这座吸引日本人定居的禅意小城,不靠海鲜就

大家总说“散装江苏”,比起江苏,浙江不算散装,但是浙江台州真的是散装第一名。

台州有三市三区三县(玉环现在也是市啦),台州人在对外省人介绍自己时可能会自称台州人,但在台州境内,你基本上很难碰到说自己是台州人的,我们以市/县/区+人自称。

除了地域划分上的“散”之外,台州的美食也“散”。

阿球之前就写过一篇你可以说台州不好玩,但绝不能说它不好吃,然而遭到了天台、仙居、玉环人民的“抗议”,偌大的台州境内、浩瀚的台州美食居然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

尤其是天台人,我眼中的台州美食=嵌糕、核桃调蛋、食饼筒,这些在他们心里统统不成立的。

这一次为了一探天台美食的究竟,阿球特地去了一趟天台!

原本,同行的朋友还担心我会不会觉得食物和自己家里太雷同而无感,然而事实是我们都被天台美食狠狠圈粉!

不是周杰伦的天台(tái)

而是天台山的天台(tāi)

是曼捷呀

说起来惭愧,从前,阿球只会在向别人解释台州的“台”字读音时,提到天台。

这次认真感受了一番之后,才真正认识到我们台州也有如此符合江南朦胧诗意气质的宝地。

这里有数不尽的秀丽青山却一直低调的美着,琼台仙谷、龙穿峡景区还有最新开放的大瀑布……阿球去的日子是阴雨天,到处也都是扑面而来的“仙气”。

早在千年前就引得李白感慨“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也是中国初代“驴友”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

这里有仙风道骨般的文化底蕴,有声名远扬却无需门票的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国清寺,还有它衍生出的和合文化……

最近国清寺刚恢复开放,秩序井然,处处禅意满满,实在教人修身养性。

这里更是隐藏版的小吃天堂,麦饼、糊拉汰、饺饼筒、扁食、糕黏、牛血羹、牛杂汤、鸡子茶……

天台靠山,这一次不靠海鲜就能谱写出台州美食的新篇章。

花上整整三天

也不够吃遍天台小吃

/饺饼筒/

放到第一个来说的,必须是这个存在感最高的饺饼筒,这是天台人心里的乡愁滋味。

阿球天台朋友的长辈特地查过文献表示“饺饼筒”标准写法是搛别筒,非常形象生动的写明了制作过程:摊开面皮,将各种菜肴“搛”过来,“别”在一起,“筒”成一个圆筒。

你可以说它看起来像春卷,也像台州其他地区的食饼筒,但吃起来完全不一样!

饺饼筒好吃与否,关键在皮,要腕工好、火候恰当,才能做到薄厚、起鏊均匀;其次是料,肉片、猪肝、蛋皮、豆腐、菜梗,最讲究的是那粗细适中、滑嫩不干的绿豆面,有了它才能提高整体的湿润度。

裹好面饼后,再放到鏊上煎至金黄,高温再次让筒内的馅料形成一个整体,荤素美味相互融合,咸香鲜美,外脆里糯,层次丰富。

阿球吃的时候,店里的阿姨正在打包裹好待煎的饺饼筒,准备寄给上海的客人和远在新疆、云南的天台人呢!

/糊拉汰/

糊拉汰也是颇具天台特色的传统小吃,“糊拉汰“的意思是把麦粉调成的糊糊,用手在锅里拖拉成薄饼状的这个过程。

我们在店里观摩了一下制作过程,制作这道平民点心,还需要用到两口锅来控制火候,在师傅的娴熟的技术下,糊拉汰才能薄脆圆透!

倒入蛋液、撒上葱花,饼皮就做好了。

内馅的选择很多,最经典的内馅是土豆丝,也可以选南瓜、豆腐、茄子、豆芽……

阿球最喜欢南瓜丝的口味,表皮薄脆、内馅咸中带甜!

/扁食/

天台的扁食也是用麦粉做的,除了放汤的,还有蒸、油煎、酥炸的做法。

放汤的扁食,皮很滑嫩、肉馅扎实,和着淡淡的葱香味,入口爽滑!

酥炸的对当地人来说是下酒的好配菜,扁食外面裹了一层满满的蛋液,内馅是更为特色的萝卜、茭白笋、豆腐等碎丁,吃起来更香!

/胡拉沸/

台州人过年过节吃的总是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在元宵节,台州南边一带都是山粉糊,北边的临海则吃糟羹,而在天台吃的是糊拉沸。

糊拉沸是用番薯粉粉调成的咸羹,主料有冬笋、荸荠、年糕丁、花生米、菠菜等等。

最古老的做法有点像是百家羹,要在村里讨一圈食材做出来,天台还有些村子依然保持着这种做法。

通常,这种极具特色的小吃只有在节日当下才买得到,阿球这几天在天台吃下来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在这平时也能吃上各色限时美味!

/牛血羹/

天台盛产小狗牛,在天台街头镇甚至有赫赫有名的全牛宴。

最出名的街头小吃则是牛血羹,一大锅牛血、萝卜在锅里翻滚,热气腾腾,散发令人垂涎的香味。

萝卜爽口多汁,牛血滑嫩不腥,高汤醇厚,说是羹其实料很足,冬天吃上一碗,身子马上就会暖和起来!

店铺推荐:

北门牛血羹:当地人从小吃到大的美味,价格和味道几十年如一日,县城里货真价实的老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