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榨核桃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坚守

在一切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是传统的东西,愈加显得弥足珍贵!趁还未失传,带你来领略施甸太平镇的古法核桃油的压榨工序。

“咚!咚!咚!……”重达几十斤的木锤有力地撞击着木楔,发出一声声沉闷的撞击声,木头油槽中的油饼被挤压后,澄澈透亮、香味浓郁的核桃油就从油槽底部的小孔汩汩流出,扑鼻的醇香渐渐散开……这是在施甸县太平镇太平村核桃树小组赵克元家中看到的情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赵克元一家依然坚持使用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榨核桃油的技艺。

每年八月十五过后,赵克元就会到山林间捡拾野生铁核桃,背回家后,先去除它的表皮,紧接着便是淘洗、挑拣、晾晒,以作备用。

核桃油的第一步便是砸核桃。清早,赵克元在院子里铺上一张油布,坐在小凳子上,弓着身子用小铁锤把准备好的铁核桃挨个儿砸碎,铁核桃本身壳太硬,砸碎后用簸箕筛,果仁会被筛到下层,此时的果仁还不够细,要放进石杵臼里再舂两三次,舂的越细,出油率就越高。

第二步便是蒸舂细的核桃仁。赵克元的媳妇董买兰一早就生好火,给蒸笼添好水,用柴火老灶熏,在蒸笼的最下面还要竖着放一小束稻草,这样能更快的让“果泥”蒸透。蒸核桃要少量多次、一层一层地放,要不就蒸不熟。伴着柴火“砰砰砰”的细碎爆开火苗声,董大妈一会儿站起打开蒸盖看看,一会儿坐下添火,蒸透一锅通常需要近一个钟头的时间,时间过半,满屋子都弥漫着醇香的核桃味。

第三步便是“裹核桃饼”。将一束稻草均匀的在簸箕上摊开,将四块A4纸大小的薄棕垫铺在稻草上做底,接着用两个圆形的竹篾将稻草套进去,一大勺一大勺地将蒸好的果仁舀到棕垫上,一边舀,一边用手压实,舀到稻草还剩三分之一长度的时候再将剩余的稻草折下来将饼实实压住,木头油槽每次能榨两个7至10厘米厚的“核桃饼”。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榨油。把油饼放入树桩做成的油槽中,在油饼两边放进两块钢板,再放入一大块木头把槽内填满,空余地方还要放入木楔,木楔分两排,在榨油的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木楔,以榨出更多的油。老赵举起大木锤,撞击木榨上的楔块,随着楔子被打入榨仓,榨仓中横放的木块对核桃饼产生挤压,迫使油脂渗出,黄亮、醇香的核桃油便从木槽底部一滴滴溢出,浓浓的油香味也随之弥漫整个小院。

核桃油是当前市场上十分畅销的植物食用油,古法木榨油能最大程度保留油的营养成分,炒菜更香,也更有烟火气。

本期编审:陆应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