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老北京的美食,都被他写

中医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4633642.html

导语:“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馋,基于生理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最近看了一部美食纪录片《生活如沸》,片中制作组走遍祖国东西南北,以火锅为切入点,洞察了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了生活不断奋斗的人生百态。那沸腾的火锅浓缩的就是充满烟火气的沸腾生活,食物在这一刻与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丝丝相绕。涮在火锅里的蔬菜、新鲜的毛肚以及锅底那红彤彤的辣椒,牵扯着包括店家和食客等好多人的生活,而生活的凝聚会升华成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感受,在我看梁实秋先生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时,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区别于《生活如沸》这样通过生活动态的捕捉来撩动观众味蕾的视频,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的精选集《人间有味是清欢》里,通过生动有趣的笔触,将老北京的各色食物都写“活”了,让你仿佛看到那珍珠丸子上粘的糯米粒,闻到那核桃酪散发的香气,听到酸梅汤下肚时的清爽。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年到台湾之后写的散文作品。所以他的回忆里不仅仅有食物,还充斥着一份对故乡北平的深沉思念。《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说自己在北京求学时,为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所着迷,他说在作者的笔下,美食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代表。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看这本书时,从中体味到的别样情怀。

一、食物中蕴含着生活的智慧。

鸡蛋,从外面打破的是食物;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人生就像烙饼,得翻够了回合才能成熟

不得不佩服能够总结出这些话语的人,简单的食材中确实蕴含着生活的大智慧。

梁实秋先生在这一系列对食物的描写中也透露出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文中写作者抗战时期在重庆,有一次到朋友家暂住。得以到一位杨太太家吃了一顿“排骨萝卜汤”,甚是好吃。“排骨酥烂而未成渣,萝卜煮透而未变泥,汤呢?热、浓、香、稠”。当问起这其中的奥秘时,席间一位朋友说:“道理很简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在座者皆微微而笑,好像不认为会是这么简单的原因。

回到朋友家,梁实秋和朋友用这个方法试了一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由此,作者联想到做文章上,“文字而掷地作金石声,固非易事,但是要做到言中有物,不乏人觉得淡而无味,却是不难办到的,少说废话,这便是秘诀,和汤里少加萝卜少加水是一个道理”。

你看,食物中自然饱含着生活的哲理,如果你愿意用心去想一想的话。

二、食物中饱含着对故人和故乡的思念。

作者写老北京的美食,不管是肉类、菜类还是各类小吃,绝不只是单纯地描写食物,势必带着对提供美食的饭馆的大致描写,跟着父亲、母亲去吃饭的回忆以及母亲在家中亲自作饭时的趣味。

梁实秋写北平馆子里的独特食物时,有时会详尽地写道它的制作流程,让我们身临其境般置身美食制作的现场。比如他说北平厚德福的瓦块鱼,“一块块炸黄了的鱼,微微弯卷作瓦片形,故以为名。上面浇着一层黏稠而透明的糖醋汁,微撒姜末,看那形色就令人垂涎欲滴。”如此美味的口感,引得各地争相仿制,但很少能达到水准。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食物中还包含着不同地区的独特风味。不同的地区即使做同一道菜,味道也绝对不一样。如作者所言,“以我个人经验,福州馆子的炒腰花最擅胜场。”以及北平砂锅居的白切肉、厚德福的瓦块鱼,山东馆子的爆双脆、糟蒸鸭肝,在别的地方都绝吃不出同样的味道来。

记得我大学毕业那年去重庆玩,实在吃不了那里的辣,就在饭馆点了一份土豆丝。但那土豆丝好像被水泡得时间太长,完全品不出滋味来。后来真心觉得土豆丝这个菜还是家里做得好吃,去重庆就得奔着辣去的人才吃得痛快。

就像我们外出求学的时候,最有名的食堂师傅也炒不出来的妈妈味道的西红柿炒蛋。食物的味道中蕴含着不同地区的独特味道,也饱含着人情味。

《人间有味是清秋》中写过一味美食——核桃酪。因嫌饭庄里的核桃酪不够精致,梁实秋的妈妈决定在家亲自给他们兄妹们做着吃。用料极其讲究,如核桃要用沸水泡后剥去上面的一层皮,然后红枣也要去皮,白米要泡上一天一夜,最后用小薄铫(泥沙烧成,质料像砂锅似的)慢煮出三四小碗来,孩子们细细品尝。虽然过程繁复,也没有现在破壁机等先进机器的加持,但正因为这样,印象才深刻,味道更是久久不能忘怀。

三、食物中自带文化属性

梁实秋说,在美国时从食物方面也能看出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普通的美国人不大讲究吃,他们认为感恩节吃一只火鸡就是大餐了,而这火鸡在梁实秋的嘴中却是“又粗又老又韧”。为了应对匆忙的社会生产,美国的自助餐厅应运而生,餐厅规模有大有小,但都清洁整齐。在卫生这一方面上,美国确实要更高一筹。作者提到自己家附近有一家以北方面食为号召的小食店,面案子就放在门外,作者亲眼看见一位师傅打着赤膊一面和面一面擤鼻涕。

图片来源wangl

所以,我们中国的美食确实值得自豪,但在有些方面,无论是营养的搭配上面还是各类小门店的卫生方面,都值得继续精进。文化在食物中的显现就是如此直白而明显,不一味地摒弃别国味道,扬长弃短或许才是真理。

处在生活的漩涡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无奈,只有肚子里饱饱的时候,才感觉心灵也得到了疗愈。所以,我推荐你看看梁实秋先生的这本《人间有味是清欢》,你会在字里行间的烟火气中感受食物的美感,感受人间的爱意,感受文化的温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