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务农的高家村,出了个做生意的能人——他就是刘巧珍的父亲刘立本。
刘立本会做生意,家境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所以他能和村支书高明楼结亲家,把大女儿嫁给了高明楼大儿子。
虽然是亲家,刘立本和高明楼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重视程度却是天差地别。
1.村支书重视教育为儿子们走读书路绞尽脑汁,刘立本富裕却不愿为女儿读书投资
高明楼为了二儿子高双星的前途,不惜偷偷“截胡”同村小伙高加林的大学通知书,让自己儿子顶替高加林大学。
高明楼又为了三儿子高三星没考上高中,到处忙活,跑着交钱借读,让小儿子能够继续读书。
而刘立本的小女儿刘巧玲虽然凭借自己的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刘父却满院追着打孩子,他不是供不起,只是觉得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将来还不是要嫁人生娃,要巧玲放弃读高中,安心回家干活,学一些女人的活计。
其实,刘父永远不知道,读书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有多重要,他也不会明白,穷孩子梁满囤拼命干活的心酸真相。
2.高加林考上大学被顶替,成为民办教师,学生梁满囤家境原因交不起学费
高加林原本光华灿烂的人生被村支书高明楼儿子高双星取代,也许出于愧疚,高明楼帮高加林争取了一个民办教师的名额。
原本心有志向的高加林,还想再复读一年,考去自己梦想的上海。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高母上山摘野核桃不小心摔了下来,又欠下高明楼好多的医药费。
高加林不忍父亲再为自己复读向刘父借钱,决心放弃读书的梦想,当一个尽职尽责的民办教师。
那个时代农村很多家庭交不起学费,只能你家一只鸡,我家几斤土豆,他家几个南瓜顶学费……庄户人家领着孩子,扛着粮食和凳子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了让自己孩子能读书学到知识。
可是,有的人家,连粮食都交不上来,比如梁满囤。
看着其他同学都交了“学费”,自尊心强的梁满囤独自坐在一角的台阶上,满脸愁苦。
还好老师高加林了发现了他,喊他先进来上课。
后来,梁满囤还是没来上学了,一起教书的女老师和高加林讲述了孩子家情况“梁满囤,没妈,他爹又得了痨病,干不了重活,家里面只靠满囤一个人。”
原来,这阵子正赶上农忙,梁满囤就回去帮自己父亲干活儿,害怕误了时令,明年庄稼收不上来,庄稼人就要靠粮食过活呀。
梁满囤交不起学费,是因为家里劳动力不足,一家人的生计都压在小小的孩子身上,穷苦人家和刘父家不一样,首先要考虑温饱,再提读书……
3.高加林同情满囤,上门教学,孩子写下真心话“我爱干活,我喜欢玉米,我要交学费”
民办老师高加林,害怕孩子落下课程,协同其他老师上门教学,教孩子填词造句。
高老师认真地在破旧的板子上写下:我爱我喜欢我要
举例让满囤真情实感自己填词造句。
满囤慷慨激昂地写下:我爱干活,我喜欢玉米,我要交学费。
老师们面面相觑,心里发酸,感慨满囤这孩子的懂事,和农村娃上学的不易。
是的,有志气的孩子心想事成,当镜头一转,那个曾寞然坐在台阶上垂头丧气的孩子,像打了胜仗的大公鸡,傲首挺胸扛着粮食大喊“老师!我把学费带来了!”
梁满囤做到了!
我不知道,满囤这样的家庭境况,他“求学之路”会走多远,但是我心里笃定,这样有志气的孩子,无论怎样以后都错不了。
4.读书重要吗?读书的意义呢?
说真的,读书真的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比如剧里复读几年仍预考落榜的马栓,听了刘巧珍的“自己的路得自己走,走了才有自己的路”豁然开朗,后来也靠自己发家致富了。
但是,高加林劝巧玲说得也没错“上学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上大学等着将来吃商品粮,而是为了改变我们农村孩子的命运。
谁也不是生下来,就要在这山沟沟里待一辈子,因为我们读过书,就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因为我们读过书,所以我们知道可以换一种活法。”
不知道,刘父听了高加林一番话,有何感想,会不会同意女儿继续读书。
但是,南玥听了真的泪目,因为高加林读过书,所以他就有念想,他就愿意换一种活法,虽然上大学名额被顶替,但他仍努力向上,当好尽职尽责的民办教师,给娃娃们改善坏境,帮贫困学生上门补课……
高加林虽然上不了大学,但他想,教好学生,自己的学生们考上大学,他就有成就感,这就是他这份工作的意义。
5.写在最后
南玥虽没看过原著,但是《人生之路》电视剧导演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在追剧5集后,隐隐约约能明白一些。
那个年代农村孩子上学不易,读书高考,对于他们仍然是目前最公平的竞争。其实,现在对于我们普通的人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剧里刘父无非就是觉得女孩终归要嫁人,何须那样大的投资。我在想,刘父这样的精明人,能不懂读书的重要性吗?无非是认为女儿们刘巧珍、刘巧玲都不是顶门立户的男娃,所以供她们读书是浪费。
不信,你看,就连患痨病不能干重活、家里一贫如洗的梁父,都没有极力阻拦儿子梁满囤交“并不富余太多的粮食”当学费去读书啊!
另外,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
本文完,期待更精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本文为南玥娱乐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