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汪佳佳
前几天,备受期待的正午新剧《乔家的儿女》终于开播了。画面质感舒适,情节引人入胜,连导演张开宙以前备受吐槽的“节奏拖沓”的问题这次也消失了。于是,一天一集的更新频率令观众连连催更,大呼不过瘾。
“红狼大娘子的日常我可以看一百集,小市民的生活真的好还原,张开宙支棱起来了。”“年代感很真实,细节做得好,破破旧旧又有质感。”豆瓣上,满屏都是这样的评价。
《乔家的儿女》由正午阳光和得闲影业联合出品,张开宙执导,原著作者未夕担任编剧,白宇、宋祖儿、毛晓彤、张晚意等领衔主演的家庭情感剧,以三十年社会发展变迁为背景,讲述了乔家的五个孩子,一成、二强、三丽、四美、七七,在艰苦的岁月里彼此扶持、相依为命的故事。
电视剧一开始,《知否》的感觉就来了,因为“宏郎”和“盛大娘子”上线了。刘钧和刘琳在《知否》里饰演一对冤家夫妇,都是导演张开宙的老搭档了。这一次,二人在剧中的角色是姐夫和小姨子的关系。不过虽然身份换了,但是一开口必互怼的感觉可是没变。一个说“我这个小姨子说到我从没好话”,一个说姐夫“笑起来嘴都是歪的”。
而“宏郎”这次也依旧是不争气,比《知否》里的盛老爷还要让人无语。医院为他生第五个孩子时,他还坐在牌桌上,小姨子骂医院。老婆难产去世,没见他多伤心,倒是琢磨着怎么把医药费赖掉,最后还是妹夫付了这个钱。平时在家油瓶倒了都不扶一下,心里只在打麻将上,自私冷漠又无赖。
母亲骤然离世,又有一个这样的父亲,家里的五个孩子接下来的苦难生活可想而知。
大哥一成小小年纪就十分懂事,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父亲的角色。父亲不给奶粉钱,他只有熬米汤喂弟弟,白天上学,放学回来给弟弟妹妹们做饭,每个月拿着亲爹给的可怜的生活费,带着弟弟妹妹们艰难度日,还担心弟弟学坏,承担着管教的责任。
还好有二姨一家的帮衬。姨夫是绝顶好男人一枚,工作好能赚钱,在家也任劳任怨,给老婆把洗脚水都倒好,而乔家每次遇上困难,他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照顾几个孩子,却从不抱怨不靠谱的姐夫,只是能帮就帮。
人性的对比在这对连襟身上太过触目惊心,让人更加疼惜乔家这五个孩子,也让幸福的表哥成为乔一成童年时羡慕嫉妒的对象。
所幸几个孩子都很懂事。生活虽然苦,但一成一直不放弃学习,夜里开灯看书也要被父亲骂浪费电,但他最后还是努力考上了师范大学。二强虽然读书不行,但很重感情,喜欢养小动物,而且大哥无论脾气多么火爆的时候,他从来不生气,还给大哥台阶下。三丽、四美永远乖乖跟在大哥二哥身后。大哥去参加高考临出门前,三丽递给大哥一包核桃,让他考完一门吃几块补补脑。小弟弟七七喝米汤,几个小的也很馋,四美说“七七喝米汤我舔碗底行吗?”
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在这家庭几乎都是缺失的,但是孩子们之间彼此扶持,互相关心的这份温情深深打动了观众。一碗鸡蛋羹几个人分,大白兔奶糖、油渣都是求而不得的美食,这样的情节也让专属于那个年代的感觉扑面而来。
物质匮乏,生活艰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当然不仅仅是这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但当苦难呼啸而过,留下来的,却未必是一地残骸,也有可能是更加细密动人的亲情与温情。
电视剧的故事发生地是南京。因为我是安徽人,而南京由于某些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原因历来被称为“徽京”(南京和皖南的食物口味,方言和生活习惯都相似),于是我在里面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元素。比如说,卫岗牛奶。看到这个点,我就想起小的时候周围人订的牛奶大多数都是卫岗,而卫岗牛奶正是南京的本土企业。
除此之外,剧中人物那夹杂着南京口音的台词也让这部剧地域特色十分明显。特别是刘钧饰演的乔祖望,几乎一小半台词都有着南京腔。我查了一下,他是山东人,但是南京腔调居然还有几分地道,比如说“干嘛”是“干么事”,再比如形容人脑子拎不清叫“木里木骨的”,记者叫“记载”(看到这些真是想扑过去喊一声老乡好啊),可见剧组和演员都确实花了一番心思。原著作者兼编剧未夕网上的资料不多,但显示担任过《山海情》的编剧,并且在南京一家小学担任英语老师(现在是否在职未知),难怪剧里的情节如接地气了。
最后想要吹爆的,就是演员们的演技。老戏骨们自不必说,都是稳定发挥。小演员们的表现也都非常不错,一个神情一个动作都很到位。电视剧目前更新到第四集,孩子们都长大了,饰演成人版大哥的白宇和饰演表哥的李佳航也已经上线。他们的人生进入了新阶段,后面还有怎样动人的故事呢?我们拭目以待。
想追剧的同学可以通过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首播以及腾讯视频收看这部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