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妈妈讲给孩子听的过年习俗礼仪

白癜风如何治疗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921/4478461.html

本课寄语:帮助每个孩子接受正统的礼学教育,让每位妈妈都成为最棒的少儿礼学教育师!——华夏盛德礼商书院

01前言

一眨眼我们从那个特殊的春节走到现在也已经快一年了,在这特殊的一年里,看到了我们全国同胞、乃至国外友人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击肺炎。虽然这一年我们没有往年记忆中的热闹和欢乐。但却体验收获到对孩子家人的陪伴。在这特殊的一年,让我们利用陪伴孩子的时间分享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习俗礼仪。

这是一节妈妈讲给孩子听得#春节#习俗礼仪课程,当春节再次来临时让我们把学习到的知识传承给孩子吧!

02春节到底有哪些习俗文化礼仪

我们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一家人阖家团圆、喜庆隆重的时刻,也是一年中礼仪用得最多的时刻之一。很多传统的春节礼仪、习俗传承至今,使得春节多了不少的“年味”。

例如:腊祭喝腊八粥、灶祭扫尘、贴窗花、除夕守岁、拜年、上元节吃元宵赏灯等等,这些贺年习俗活动让整个春节期间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欢乐喜庆的气氛。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总结分享“春节有哪些礼仪风俗”,春节都有哪些讲究和忌讳,春节的一些习俗和文化传承。

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下面的几个问题:

1、您知道年兽最害怕什么吗?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驱赶年兽呢?

2、关于春节习俗的顺口溜您知道几个?

3、12月为什么叫做腊月呢?

4、腊祭是12月的哪一天?

5、什么是守岁,守岁的含义是什么?

春节、过年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最喜爱的日子,每逢佳节,家家户户就会贴对联,放炮竹,吃年饭,聚餐会友,等等各种活动,让家家户户是既忙碌又开心,除了吃喝玩乐,阖家团圆之外,浓浓的年味中还有一股传承下来的习俗文化——顺口溜!

03过年习俗顺口溜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沉淀积攒了太多的不同。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传统民俗。

04年兽的神话传说

提到过年,小朋友们更多想到的就是年兽了!关于年兽的传说有很多,大家可能从小就听老师和父母说过,年兽怕红色、还有火,还有声响。

神话传说中相传年兽害怕红色,怕火光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了(贴红春联、红窗花)、放炮竹、舞狮、敲锣打鼓等习俗来驱赶年兽。

在腊月三十的夜里,万家灯火,门前贴着红色春联,大家齐聚一堂,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十二点钟声响起,燃放炮竹。

等到初一早上家人邻里之间彼此探望问候祝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拜年!

在神话传说中,过年放炮竹,舞狮,敲锣打鼓等是为了驱逐年兽。

慢慢的演变到我们当今社会,我们一定要知道,贴窗花,舞狮,放炮竹等,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来临,预祝我们新得一年红红火火吉祥喜乐。

月为什么称为腊月

农历十二月,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腊月”。

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先民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

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腊”“猎”图片)

06腊八粥的起源和传说

腊月初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大家饭、八宝粥等名称。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

传说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民间争相效法,都在农历十二月初八熬腊八粥,俗称“腊八饭”。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腊八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庆贺丰收的习俗,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佛教传说中:

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至今我国部分寺院还延续腊八这一天,寺院广开大门回赠腊八粥给游客等善男信女。

07“腊八”吃的食物

当然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这些传承下来的习俗文化会有所差异。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也会有地区腊八节煮五豆、腌腊八蒜、吃腊八面、麦仁饭等习俗!

一个节日的传承,必定是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有关于腊八节的起源,饮食文化、历史记载,民间习俗、文化传说等都有各自的底蕴和魅力!

08春节的起始日期

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喝完腊八粥,就快进入春节了。就开始春节倒计时了。

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法定节假日,除夕到正月初五。

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不是这么简单,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几乎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这一天或者是腊月23的祭灶这一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因此,在中国广义的春节,要持续整个正月才算真正结束了。

09“守岁”的意义和起源

期间最高潮就是除夕和正月初一了。除夕守岁,一家人阖家团圆。初一家人邻里之间相互拜年祝福。小朋友们更能收到长辈赠与祝福的红包。部分地区还有初一年会、庙会的习俗。

其中最让小朋友们期待的应该就是除夕守岁了吧!

既有好多美食,又可以熬夜看电视,不被父母催促早些睡觉!最兴奋的应该就是守岁过后的拜年了吧!

在中国民间除夕一直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就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的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这个风俗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守岁可重要啦,有两个含义,年纪大的人呢,是在辞旧之际珍惜时光之意,所以要守岁;年轻人守岁,则是要为老人延年益寿。还有一点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阖家团圆就是最大的幸福!

10拜年有什么习俗和礼仪呢?

除夕一过,就是正月初一了。小朋友最盼望的应该就是拜年了吧!

除了拜年还可以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

在古代的时候,当腊月三十晚上12点的钟声敲响之后,全家要在备份最高的长辈带领下在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

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未成年的小辈压岁钱,是为了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同时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驱邪取吉,因为岁和邪祟的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够驱邪免灾,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

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的关爱。不过以前的压岁钱可不是红包,是用红绳子把铜钱串起来编成龙的形状送给孩子,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以彩绳栓线,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起初压岁钱并不是真给钱,它是一种象征性的东西。

那现在长辈还比较喜欢用连号的新钱做压岁钱。寓意着年年好运,连连高升。春节拜年的时候,长辈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

那么压岁钱只有长辈给晚辈吗?不,压岁钱历史上其实是两种,一般在新年倒计时,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岁,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怀与关爱。还有一种,就是晚辈给长辈,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晚辈收红包也是有礼仪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春节礼仪之红包礼仪

首先收到红包要致谢!使用礼貌尊称用语,例如:“您、谢谢”以此来表示长辈对你的祝福你收到了,并感谢长辈的祝福!

其次,收到红包不可以当众打开,也不可以清点,郑重的收到自己的口袋里或者交给父母帮助保存。因为红包表达的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心意与祝福,打开红包可能会对长辈不太尊重,别忘了古时候的压岁钱是象征意义的;

最后,红包不比较,春节拜年时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是为了压住邪祟,所以无关多少。如果孩子把拿到更多的压岁钱当成目标,这就使压岁钱没有它本来的意义了。

那我们总结一下红包礼仪都有哪些

进门拜年尊礼貌

双手接过小红包

不当客人面打开

不去比较皆是爱

收到红包之前,离不开的就是拜年了。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春节文化礼仪之拜年礼仪

11拜年不可不提的拜年的顺序

最好的家庭教育来源与生活,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首先:晚辈向长辈拜年!父母尚在,我们就要带领孩子给父母拜年,树立行为,好榜样!

其次:中国有句古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带领孩子向邻里之间长辈拜年!

次之,走亲戚拜年。北方的习俗,初一都会到父母家,初二到岳父家,那对于小朋友来说就是大年初一给爷爷奶奶家拜年,初二的时候给姥姥姥爷家拜年。

拜年时的称呼敬语:小朋友们开口之前要有称呼,要言之有礼。

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亲人,懂礼貌的孩子们都会称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节期间的客人比较多,如果孩子不确定对方如何称呼,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导该怎样称呼将要见面的客人。

最后就是祝福语啦!过年期间多多说祝福美好的话!过年图的就是吉利喜庆,大家也都喜欢听吉祥话,所以,提前教宝贝一些春节的吉利话,那些吉祥祝福的话语通过宝贝们的口中说出来,加上宝贝们可爱的抱拳礼、长辈们听到后会很欣慰快乐的。

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拜年礼仪

大年初一拜个年,长辈先来父辈后。

其次再来是邻居,长辈先来父辈后。

大年初二走一走,长辈先来父辈后。

父母带领好榜样,争做有礼好儿郎。

最后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体验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的意义与祝福,在实践中去感知,在感知中学会感恩!让我们的孩子身上时刻涌动着善良、感恩、勇敢、自信、等好品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