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原产于新疆,广泛分布于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其果实是常见的水果之一,苦杏仁可入药,甜杏仁可食用,杏花也极具观赏价值,被历代文人墨客吟诵。
杏花在唐代以前,对杏花的描述颇为正面,主要歌颂杏花之美。如北周庾信(-)有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表达杏花可做宾客馈赠礼物,有敬仰之意。甚至再往远说,庄子记载下,孔子在杏坛中讲学,弟子们沐浴在一片杏树围绕的环境中读书,这时候,杏带有一种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的神圣寓意。杏作为尊敬、神圣的符号一直持续到唐代。
杏坛即便是到了唐朝前期,杏仍然作为一种尊贵象征。当时科举进士及第后往往会有探花宴,是在一片杏园举行的初宴。能到杏园赏花参加宴请,往往是这些通过苦读考取功名的考生的一种荣幸。
探花宴但到了晚唐,军阀割据,连年征战,又有党争、宦官专权,这时候文人墨客的风格也更趋向悲凉、忧郁,又有些颓废。在薛能的笔下,杏花成了借春机卖笑的娼妓。而吴融的“一枝红杏出墙头”则掀开了杏为“风流树”的先例。宋朝时候叶绍翁因观园不畅,借“一枝红杏出墙来”宽慰自己虽不得进园赏花,杏花自己探出了让自己欣赏。虽说叶绍翁当时只是在表达客观风景,毕竟经不住后世人的揣测和遐想,杏花从此从神圣走下神坛,变成了大家讥讽嘲笑的对象。杏神圣的符号逐渐被矮化,杏的寓意也越来越不正经。
电影《红杏出墙》海报此外,杜牧的《清明》所指的杏花村,以及之后杏花村汾酒的影响力扩大总算是为杏挽回了些颜面。不过提到杏花、红杏出墙等此仍然逃脱不了人们的歪想。
其实杏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植物而已。本身不带有过多暗示和讥讽。90年代时候,承德的杏仁露曾经风靡一时,承德露露主打野生杏仁的养颜美容营养,深受那时人们的喜爱。只不过后来各种充斥添加剂、勾兑的假冒杏仁露纷纷出现,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到现在,六个核桃为代表的核桃露已经完胜杏仁露了。这也不得不承认背后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人们对健康膳食要求越来越高,食用坚果逐渐成为风尚。除了传统的核桃、开心果、腰果等等,又增加了不少舶来品,如美国大杏仁(扁桃仁)、蔓越莓、夏威夷果、加州西梅,却鲜有国产杏仁的影子。
或许这背后隐藏着都市白领彰显洋气、凸显身份,定要与这曾经茶前饭后谈论的杏仁露以及“杏”之不正之风划清界限。
特别是加州巴旦木协会,极力通过营销进行品牌升级,将美国大杏仁营造成时尚、健康的代名词,深受都市女性喜爱。
年之前加州巴旦木一直以美国大杏仁宣传,经过年正名之争后,在商务部的协调下,加州巴旦木开始与杏仁划清界限,不过之前多年以“大杏仁”宣传造成的消费者混淆却没那么快散去,也客观上为国产杏仁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实杏仁是一种比巴旦木营养价值更高的坚果,不能因为杏仁是国产的就不足以彰显洋气时尚的身份。当然加州巴旦木协会的营销方式也是值得国内杏产业链商家学习的,谁赢得了市场,谁才更有话语权。
巴旦木与杏仁营养成分对比由此可见杏仁蛋白质含量较巴旦木高、脂肪含量较巴旦木低,整体热量要低于巴旦木,不过巴旦木在膳食纤维含量高于杏仁。
苦杏仁甙苦杏仁甙(如上图)是杏仁提取物,普遍存在于杏仁中,研究表明具有止咳平喘、预防癌症的效果,苦杏仁甙的提取物在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用于制造癌症类药物。苦杏仁甙在苦杏仁中含量高达3%,同时苦杏仁甙在体内分解能使人中毒,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苦杏仁有毒的原因。甜杏仁同样含有苦杏仁甙,含量较低,因此可以放心食用,不过仍建议不要多吃。
此外杏干现在是话梅的主要原料,杏仁油由于具有美容功能,广泛用于化妆品领域。
杏花节抛开文人墨客对杏的调侃和曲解,后人也不必一提到杏就想歪了。当我们仔细的剖析一下这种普通的植物,发现它有许许多多的优点为我们所用,也正是这些能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州巴旦木协会,图片源自网络
浏览传统文化,感悟古往今来
寻找真实、有趣的传统文化,尽在古事今生
你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