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 http://pf.39.net/bdfyy/jdsb/220321/10467294.html
春节的最后一天通常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因为正月又叫元月,而“夜”在古代又常称之为“宵”,加上这天的月亮是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元宵节”的名字大抵便由此而来。在道教中,正月十五因在三元之中又有“上元节”的称呼。而东汉佛教的加入,使得正月十五一度成为皇室重要节日,汉明帝还专门为此举办了“燃灯表佛”的活动,燃灯的习俗也因此而流传至今成了元宵节最大的特色。虽然元宵节主要的观灯习俗既热烈又喜庆,但传统习俗特有的禁忌文化和饮食习俗同样别开生面。
忌三样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几乎都离不开祭祀祈福的活动,为了能够得到满天神佛更多的庇佑,无论多么热闹喜庆的节日都弥漫着各式各样的说法与禁忌。传说元宵节是天官下降赐福的日子,所以首先要忌的就是哭闹,无论是大人之间还是孩童嬉戏,在这一天哭闹寓意往后一年里都会很不顺利,所以一切都要以喜庆为主,这样给天帝祝寿才能普天同庆。其次就是忌杀生,同样是源于天官下凡的传说,认为这天见血会影响一年的财运,所以通常都会在前一天就把节日庆典要用的荤菜食材准备好。再次就是不能在这天洗头,这源于传统文化中最为熟悉的谐音文化,发有发财之意。而正月十五作为春节的最后一天,又是新年的开工之际,此时洗头发,时人认为这一年中便难有积蓄。除了这些忌讳以外,不同的地区还有各自的禁忌,但在今天看来,这些无非都是生存环境局限下的精神慰藉。作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少了它们也就少了许多韵味。
吃两样
各种忌讳总不免让传统节日蒙尘,如今也早已被历史淘汰。节日庆祝唯有饮食才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而元宵节必须要吃的就是元宵和汤圆。今人时常认为两样只是叫法的不同,其实它们从制作产生到入口下肚都有着天壤之别。俗语“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便由此而来。这个“滚”就是元宵的制作方法,先在笸箩中盛满糯米粉,然后将做好的馅料放入其中,再通过摇晃笸箩的方式让馅料在里面翻滚,通过翻滚后沾水再翻滚的方式粘上层层的糯米粉,直到核桃大小便算完成了。这和我们熟知的汤圆做法截然相反,也正因为如此它不适合长期保存,所以旧时都是现做现吃。不过现在远胜从前,无论南北都能轻易同时吃到两种美味,汤圆的光滑黏糯,元宵的干燥松软,团团圆圆尽在唇齿之间。
做两样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活动,元宵当天最有仪式感的就是点灯。关于点灯的传说有很多,普遍流传的有两种。其一是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家喻户晓的,但上元节和下元节就鲜为人知了,而这两个节日分别是正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上中下三元对应天地人三官,道教言天官喜乐,所以要在上元天官之日燃灯庆祝。其二是说汉明帝崇尚佛教,听闻西方有正月十五点灯敬佛观舍利的风俗,便下令皇宫和京城寺庙也要在这天“燃灯表佛”,这天夜里,京城灯火通明一时传为佳话。随着佛教的不断扩大,这天的佛教礼仪也在民间流传开来。除此之外,还有添丁的说法。因为以农耕为主的古代,男性劳动力是家族兴旺延续的关键。所以家家户户都希望生个男孩,而古话中时常将生儿子说成添丁,而丁与“灯”在很多方言里读音相谐,所以在元宵节点灯还体现了人们希望“添丁”的美好祝愿。不难看出重男轻女的思想有很深的历史原因,时至今日依旧有着深刻影响。
走百病
这个活动和踏青类似,只是踏青没有特殊的说法。而元宵夜里出游则有消灾保健康的寓意,所以又叫做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古时候的女子都会在这一天成群结队相约出行,是逢灯必赏,逢桥必过。在男女大防的古代,女性们也只有这天能够“名正言顺”的花前月下火树银花。由于这一天有无数的女性走出闺房,故而又时常称之为古代的情人节。很多地区会一直持续到十六的夜晚,这一整天都会盛装出游,她们成群结队走桥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晚才开始各自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