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简历
中文名:处暑
外文名:StoppingofHeat
代表寓意:表示炎热暑期即将过去
气候特点:气温下降,秋老虎,雷暴
三 候: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正确读音:chǔshǔ
养生指南:祛湿防燥
处暑养生先祛湿
俗语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此时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温度仍较高,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变幻,稍不注意容易伤风感冒。
古话说,“千金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生活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除湿。
1、饮食除湿
一般油腻、煎炸、辛辣和肥腻的食物,都属于湿热之物。如果无节制地胡吃海喝,肠胃内的食物无法得到及时清理,就会出现口气重、喉咙痛等湿热表现。
祛湿可食用清淡、易消化的清热利湿食物,比如绿豆、冬瓜、薏米等。
2、身体除湿
首先,淋雨或出汗后及时擦干,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猛吹空调,以防外邪侵袭。其次,运动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需要注意,运动要选在比较凉快的早晚,避免汗液流失过多造成津液亏耗。
3、家居环境除湿
如果房间里湿气很重,要在相对干燥时开窗通风,下雨时紧闭门窗,并常开除湿机。
南方人少用易吸潮的棉被和荞麦枕,可选择不吸湿、透气好的丝棉被、记忆棉枕头。有太阳时及时晾晒被子、枕头等。
早睡早起防秋乏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夏季炎热的气候会让人消耗太多能量。到了处暑,人体开始修整,会产生疲劳。
因此,处暑应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晚上10时入睡最好,并早睡早起,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
此外,还要适当午睡,这利于化解困顿情绪,特别是老人。古代养生家认为老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
处暑后,换些吃法
处暑一过,意味着秋高气爽的日子离我们不远了。但是,身体也会出现各种不适,比如秋燥、秋愁、秋乏……为了更好的度过这个“多事之秋”,大家可以在饮食上做以下改变。
1、多吃深色食物
尤其是绿叶菜和橙黄色蔬菜。在夏天,为了去暑降温,人们所吃的果蔬一般以瓜类为主,然而这类果蔬中的胡萝卜素含量较低,容易导致皮肤和粘膜的抵抗力降低。
橙黄色蔬菜和绿叶菜中富含胡萝卜素,比如胡萝卜、菠菜、芥蓝、西兰花、小白菜等,秋季应该多吃。
2、常吃养胃食物
处暑过后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频繁吃肥甘厚味之物会让脆弱的肠胃“雪上加霜”,此时应该吃一些有助于养胃的食物,比如南瓜、小米、圆白菜、姜、木瓜等。
另外,酸奶、豆豉等发酵食物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也非常适合秋天食用。
3、薯类代替部分精白米面
处暑过后正是薯类出产的旺季,经常吃一些山药、土豆、红薯等,用来替代精白米面是非常好的选择。
一方面,薯类食物中富含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人们获取更多的营养。
另一方面,薯类作为主食食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病。
4、每天一小把坚果
处暑后,正是食用花生、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的好时候。常吃坚果有助于心脏健康,并且坚果还能提供维生素E和多种微量元素。
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
这些养生秘诀
你学会了吗?
看完别忘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