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烟火,三代瓜子大王的崛起之路

年,一位没有学历,没有经验,没有青春的瘦憨子,走进了安徽詹氏食品的招聘会场。

面试结束后,HR准备直接PASS掉这份简历,身后的詹氏老板却说,先留着他干销售吧。

这个三无社会青年名叫章燎原,就是后来的三只松鼠创始人。

原地入职后,他被詹老板外派到了芜湖、

章燎原当时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芜湖起飞,大有作为。

但同事却告诉他,

「你想要在芜湖卖炒货?怕不是开了地狱难度。」

还是让我给你讲讲芜湖的炒货江湖吧。

只要在芜湖的大街上逛一逛就知道,这里的炒货店是三五步就一个。

有点类似于奶茶店之于长沙县,臊子面之于长安县。

芜湖自古水运交通便利,又挨着皖南的山货原产地,宁国的山核桃,广德的板栗都会选择芜湖作为交易基地。

南来的、北往的一多,遍地的茶馆成了信息交易的场所,炒货经济也应运而生了、

在其中最醒目、历史最悠久的便是「傻子瓜子」。

那个“傻子”就是,徽派炒货开山祖师爷——年广久。

在安徽,年广久是一个类似于陶华碧的地域商业英雄。

即便在年64岁光荣退休之后,很多安徽老板在街上碰着他,都会毕恭毕敬地喊他一声年老。

年,年广久出生在安徽省怀远县,后来又逃荒到了芜湖,9岁开始替父摆摊,卖过鱼倒腾过水果。

年,年广久就因为贩私鱼被抓,罪名是投机倒把罪,入狱一年。

年,又因为卖板票再次被抓。

就这样游击作战,终于熬到了改革开放后,他终于能够光明正大、明目张胆地炒瓜子了。

除了真材实料,现炒现卖,年广久的炒货店还有一个差异化的营销策略,那就是每次算完钱,还要让顾客多抓一把。

不久之后,芜湖人都愿意派家里手最大的人去年广久家买瓜子了。

熟客还给这个憨憨老板起了一个礼貌的绰号:「傻子」。

俗话说,「经商不灵活,门前客不多」

之后的几年里,靠着扎实的用料,还有多给顾客抓一把的厚道,傻子瓜子成了爆款单品,日销量到了三四千斤左右,年老板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万元。

要知道,当时的工人平均工资也只有30元,在那个雇佣意味着剥削的年代——年,傻子瓜子居然雇了十多个工人。

其他的芜湖炒货店,小本经营赚点小钱,像胡大瓜子、迎春瓜子、友谊瓜子、春光瓜子。

这些名字比傻子优美的品牌,有几个至今仍在运营。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走出安徽,因为他们都没有年老板敢于开拓的魄力和刀口舔血的营销野路子。

年,刚刚注册好商标的傻子瓜子在上海的专卖店开门营业。

让大门口排起了人的长队,这就是最早的饥饿营销,年广久成功打入了华东市场,芜湖ZF主动要跟他搞联营,一大批荣耀落到了年董事长的头上。

金钱、名利、美人、豪车的加持之下,瓜子大王也开始膨胀了。

年春节,期待更进一步的傻子瓜子搞起了有奖销售的擦边球,这可不是后来快消企业搞的那一套「第二瓶半价」和「再来一瓶」之类的小打小闹。

当时年老板设置的头等奖,是一辆自带牌照的小轿车。

其实早在年,可口可乐就因为有奖销售被禁止卖给国人,更别说送小轿车了。

买一瓶可乐送一双筷子都不行。

同年有关部门下令整治,禁止一切全国性有奖销售。

瓜子的销售计划大乱,各地的经销商纷纷要求退单。

祸不单行,年老板又被举报偷税漏税,一气之下的年广久冲进了芜湖市委大院大吵大闹。

场面非常上头,差点晚节不保。

在旁人的指点下,年广久开始写信给北京,信后还特意附上几斤他亲手炒制的瓜子。

后面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了,风雨飘摇的傻子瓜子这才重回正轨。

年广久的成功吸引了不少后来者。

90年代,小刘瓜子、真心瓜子等上百家炒货企业先后在安徽诞生,一时群雄逐鹿。

也就是在这十年里,一位奉行技术流的前公务员,最终脱颖而出,成了徽派炒货江湖的新掌门。

年一个叫陈先保的科长辞职下海,这一年他40岁。

创办了一家名叫华泰的公司,四年来主营业务只有一项——冷饮。

每天放学后,能在学校小卖部买上一根华泰棒冰,就是一代安徽小学生的小布尔乔亚。

大胆创新,把棒冰做成了双节棍形状,起名为棒棒冰。

这款形状奇特,价格便宜的冷饮抓住了小学生们的味蕾。

很快赚小学生的钱已经满足不了陈先保,他宣布要换赛道了,华泰也要做瓜子。

当时的安徽已经有上百个瓜子品牌,现在做瓜子还能有什么前途呢?

陈先保发现当时的徽派瓜子有两个严重的痛点:「嗑起来脏手」「吃多了上火」。

而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瓜子是炒出来的嘛。

几百年来,炒制瓜子几乎是一项不变的工艺,难道这还有优化的空间吗?

毕业于食品工程专业的陈先保开始专研清洁瓜子技术。

他的方案是用煮的方式来替代传统的炒瓜子,配料里也加入了中草药。

理工男出身的陈先保也是天生的营销高手,瓜子的牌子起名叫「洽洽」,源于陈科长在路上看到的恰恰舞。

他觉得洽洽的读音很像嗑瓜子的声音,成立第一年赚了来万,陈老板大手一挥,自己又补贴了几十万,凑了个万,全给了央视一套用来打广告。

洽洽很快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品牌。

年洽洽正式上市,陈先保也选择交棒隐退。

也就在这时,在上海、杭州和武汉的大街小巷,连锁的零食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有了自己的销售渠道,炒瓜子要看超市和经销商脸色的传统模式一去不复返了。

但这还远远不是国产炒货销售的最终形态。

这边内地的炒货渠道正经历地覆天翻的格局震荡,而文章开头就出场的小伙章燎原,默默从芜湖市场杀出重围,做到了詹氏食品销售总监。

年7月11日,章总监没有像往常那样去巡视专卖店,而是赶往杭州参加某大厂的十周年庆典。

在这次盛典上,他见到了马云的神奇演说,还有未来对中国电商的展望,看得章燎原热血沸腾。

就在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了,尽管已经有那么多伟大的炒货先驱轮番上阵,国产零食还是有可以创新改进的空间,他就要来搞搞新意思,那就是做B2C电商。

要想不担风险,还得是搞内部创业。

年,章燎原创建了「壳壳果」,是詹氏食品的互联网坚果子品牌。

上线一年产品的销量就超过了万,超强的增长潜力吸引了不少资本机构的注意,章燎原估计只要融资成功,未来销售量有望扩大十倍。

可当章总监把做大电商的融资计划告诉董事长的时候,董事长善意地拍了拍小章的肩膀,对他说了五个字:「你是中邪了。」

连锁经营,实体专卖,这本来就是几十年以来徽派炒货最基本的玩法。

一旦转向电商,改革势必会动了既得利益群体的蛋糕,打工人章总监盘了盘自己的工资卡,余额是有7位数,又回味了一下西子湖畔的演讲,他决定也找个小区离职创业。

年,芜湖的一栋70多平的居民楼里,一个叫「三只松鼠」的公司迎来了他的五个主人。

分别是一个厨子、一个网友、一个化妆品推销员和一个文员,还有就是公司董事长章燎原本人。

虽然挂职是董事长,但是章总当时主要负责的工作其实是线上客服。

松鼠客服的标准开场白:「主人主人我是小鼠」,就是出自章燎原的手笔。

互联网电商的迅猛增长,还是超过了松鼠主人们的想象力。

年的「双十一」,三只松鼠日订单量10万+,日销售额万+,然而他们一开始根本没备这么多货,章燎原只得高价从网上招来了二百多个临时工处理售后。

年的春节,三只松鼠又遭遇了快递积压、产品缺货,松鼠化身猴王的事件。

作为新媒体运营得最好的零食公司之一,三只松鼠的留言区一夜之间被谩骂灌满,主人们默默流下了无能的泪水,章燎原只得又拿出80万赔给延迟收货的客户。

「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

徽商胡雪岩的醒世格言可不是开玩笑的。

要实现大跃进式的发展,已经被爆单PTSD的章燎原选择彻底接受资本的助力。

之后的几年里,三只松鼠几乎每年都需要融资一次,用来建设供应链和扩大生产。

年7月,经历波折的三只松鼠终于在创业板上市成功。

这时候作为松鼠主人一号的创始人章燎原,股份已经被稀释到仅仅只是公司的第三大股东了。

小销售员终于长成了国产炒货的大师傅,然而真正的渔翁得利者,手上却不再沾染着瓜子的灰。

小小生意能发财,安徽代有品牌出。

第一代「傻子瓜子」,抓住了改革开放的良机,但是缺乏品控也鲜有创新。

第二代「洽洽瓜子」,变炒为煮,干净又卫生,赶上了央视广告的黄金时代。

第三代「三只松鼠」,六只小爪子牢牢薅住了国产互联网电商和双创资本的双重红利。

可以说小小的一粒瓜子背后,折射出了三个时代。

回顾徽派炒货江湖,其实就是另一部《出县城记》。

从傻子瓜子对市场经济的疯狂试探,到三只松鼠彻底拥抱资本后的无所适从。

是这些来自县城的炒货大王、辣酱女帝、臭豆腐宗师,

共同组成了中国数字经济里头的烟火气。

你有吃过哪些瓜子?

还吃过哪些从县城崛起的食品品牌?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猛犸,再瞄一眼这个奇怪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