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河,北京人最后的主场

春日的煦阳,照在东三环边上的垂柳上,透过光那新发芽的叶儿都泛出翡翠一样绿莹莹的光。桥上车流不息,桥下静怡祥和,在这儿你能看见北京的繁华与市井相融,只因这里是十里河。

在路边白色的护栏上挂着保护动物的标题语,前面停着一排电动车上拴着几只鸟笼,骑车的人就像笼里的鸟儿一样警觉,看路人拿出手机拍照,就把脸扭过去,任凭问什么都不言语。

老北京人都知道,这几个人准是鸟贩子,前些年这条路边都是兜售鸟的,后来实在太影响交通,就给取缔了。但仍然有人偷偷摸摸过来,见人来抓骑车就走。

在这旁边屹立着一个巨大的牌坊上面写着“北京天娇文化园”,对于北京人来说,这里甚至比工体还要亲近。

在北京人心中,卤煮火烧是北京,国安是北京,鸣虫葫芦鸟笼子鸽子哨响它也是北京。如果你问我,来北京都要去哪儿?那么我的答案中必有十里河,在这儿你能寻到老北京的根儿。

在北京,如果论起文玩古玩,那潘家园的规模和名气都首屈一指,但如果论起花鸟鱼虫,那十里河的霸主地位则当仁不让。

尤其是原来每周六早上逛鱼市,鱼贩把高压锅里面的水烧开,用蒸汽通过铁管子给装在袋子里面的热带鱼加温,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市场里白蒙蒙一片,人们踏着雾气,那些水晶般的袋子里的鱼儿,犹如进了龙宫一样。

后来在年的时候,十里河有一阵子传出要拆迁的新闻,不少老北京人听闻都流下了眼泪,这市场从最初的龙潭湖初具规模再到玉蜓桥和华声天桥的厚积薄发,最后落脚在十里河天娇文化城,近40年的历史,它不但见证了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也成为北京人不可替代的童年记忆。

“我住亦庄,我发小住昌平,虽然都在北京,但除了来这儿能碰到,不然想见面儿都难。嗨,可不是吗,我家老爷子每年冬天都要听油葫芦叫,除了这儿我还真没地儿给怹买去。“

或许这声音被某些人听到,又或者当初只是屁股替脑袋做了决定,总之十里河如今仍安在,只是一番折腾,已不复当年的盛景。

北京人不讲究吃穿,但极为会玩,肯为玩典房子卖地,这事儿能做出来的只有北京人,正是因为京城上能出来的价高,所以三河做的鸟笼子,天津产的蛐蛐罐,涞水结的麻核桃、舟山雕的橄榄核、宜兴烧的紫砂壶等全国各地的好东西,都被送到这市场上。

所以十里河一直引领着文玩最前沿,每一个商家都经历过激情澎湃的时刻,当年一对50的王勇狮子头,拿货就一万一对,上午拿下午就被人加五千拿走了。在十里河好货永远都不愁卖,愁的是卖出去,再也找不到好货了。

当然,来这儿的更多是花点小钱儿找个乐的,花一百块钱的也能买到不少玩意儿一对核桃,两只葫芦,再顺带捎上个有机罐的蝈蝈,出门前还能富余点钱买两条热带鱼,你看这一百块钱花得多值。

就像郭德纲相声里说的那一样,一百块钱搁在桌子里,你看见它乐不出来。要看见一百块钱能乐出来,那你的病一百块钱治不好。对了,早些年郭德纲发迹之前也在这儿说过相声。

不少天津人在这都发了财,因为天津人手巧,而北京人又认好货,所以两个城市除了足球不能聊在一块儿,从文玩上来说京津冀早就一体化了。

曾经在路边上摆摊赌青皮的核桃摊,还有名动江湖的四大核商,都在十里河留下自己的传说,不过这些端坐在武圣亭的关老爷都充耳不闻,手里只有那本春秋,眼中看到的是季节,心里记着的是历史。

各位看官,您对十里河有什么印象,留言评论一下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