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核桃,大家一定并不陌生。核桃的价格总体不算太贵,一斤核桃的价格大概在10-25元之间,是老百姓家中常见的坚果。
但是你知道吗,作为零食的核桃,有一天也能够飞上枝头变成你高攀不起的样子。摇身一变,从平价零食转变成陶冶情操的雅物,价格也水涨船高到了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堪比一栋小别墅——这就是文玩核桃。
从人人都能吃得起的零食,再到身份和品味的象征,期间文玩核桃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让它的附加值一涨再涨?
别着急,看完这篇文章或许你就知道了。
文玩核桃到底怎么个“文玩法”?文玩核桃,怎么个文玩法儿?按照百度上的释义,是指对核桃的特型、特色进行加工之后,具有收藏价值的核桃。
至于为什么叫它文玩核桃,实际上这个说法自古有之。文玩核桃起源于汉隋,发展于唐宋时期,在明清之际发展达到顶峰。
起初文玩核桃只是作为宫廷琴师用来练手,保证手指灵活度的辅助工具,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摩挲之后,核桃变得绛红圆润,包浆光泽如玉如瓷,因此得到了宫人们的喜爱。并在宫廷之中逐渐普及开来,成为了养生的器具之一。
而等到清朝时期,不仅宫中大臣和文人雅士们都加入了这支养生大军,就连乾隆皇帝都对文玩核桃爱不释手。在乾隆爷的这种带头作用下,一时间,文玩核桃的市场价值水涨船高,众人们纷纷附庸风雅,争相进入了收藏核桃的行列。
民间有谚语可以证明这场文玩核桃的巅峰盛况,叫做“文人玩核桃,武人转铁球,富人揣葫芦,闲人去遛狗”。文玩核桃列居首位,也足可见的这玩核桃的“雅兴”备受推崇。文玩核桃的名称,也就由此来了。
而等进入到清朝末期的时候,文玩核桃的风气更是在民间再次得到发扬光大。当时的民谣中,对于这种人手一对的玩核桃的风气中有记载,“核桃不离手,能活八十九,超过乾隆爷,阎王叫不走!”
当时的八旗子弟常常在一起谈论核桃的品相,当时的人们,要是谁有了一对纹理品相皆上乘的核桃,那可真是倍儿有面的事。
文玩核桃,在当时也成了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等到清朝末期、民国初期的时候,因为当时战乱不停的社会环境,温饱都已经成为了眼下头等的大事儿,谁还有心思再去玩核桃呢。这个时期的文玩核桃,逐渐被人淡忘。
等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文玩核桃也和其他的传统文化一起,被列为四旧,再也无人问津。
等到时间再往前发展,来到21世纪的时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方式,也逐渐变得更为重视。
文玩核桃,作为陶冶情操的一种,再次进入到普罗大众的视野中去。
拍卖竞标的奢侈品,文玩核桃凭什么卖出天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盘核桃爱好者们也重操旧业,将文玩核桃的价格抬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在年的时候,文玩核桃重出江湖,一洗之前“四旧”的腐朽做派,打着传统文化和陶冶情操的旗号,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在这股浪潮之下,文玩核桃的价格一路飙升,直到年的时候,达到了文玩核桃售卖价格的巅峰时期。一对品相上乘的文玩核桃,可以达到几千上万元的市场价格。
而在北京,一些爱好盘核桃的老大爷们,手里盘着的一对文玩核桃,售价可以达到四五十万。要知道,那可才是零几年的时候,钱远比现在要值钱。
同样是核桃,为什么有的核桃只能被人吃,有的核桃却能够卖出天价呢?
文玩核桃背后的附加值到底是怎么来的?它的盈利模式又是怎样运转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在网络上进行了一些搜索,将得到的答案进行了归类整理之后,得出了一下几种答案。
首先就是文玩核桃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一对小小的核桃,从最初的木质纹理,再到最后拥有如玉一般的光泽,其中的过程都是要经过反复的摩挲。
在这种日积月累之中,文玩核桃的附加价值因为盘核桃人付出的心血,也变得高了起来。
其次,是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或者说的简单粗暴一些,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然后做大肆宣传之事,目的就是为了将文玩核桃的市场价值给抬上去,然后方可卖出一个好价钱。
除此之外,还有利用众人附庸风雅的从众心理。日子变得顺风顺水,衣食无忧了,于是便想着提升点自己的格调,以便和普通的老百姓拉出差距。
像一些焚香煮茶之类的雅事,再或者听戏吹曲之类的雅兴,一般老百姓根本没工夫去做,但是有钱有闲的人,却对此趋之若鹜。通过这些消磨时间只为了陶冶情操的事情,从而彰显自己的品味和身份。文玩核桃也是类似身份象征的一种。
也就是说,文玩核桃的定位就是给有钱有闲的人服务的,这种定位也让它的定价从一开始就不可能便宜。因为它的受众本就不是平民百姓,而是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
当然了,除了上述的一些不纯粹的原因之外,可能也会有一些纯粹的文玩核桃爱好者。他们的玩文玩核桃的初心,就是觉得它纹理美,玩起来雅,好玩儿又能够消磨时间,陶冶情操。
反正在种种因素的加持之下,文玩核桃在21世纪之后,价格一路水涨船高,最终在08年左右的时间,价格达到了市场值的巅峰。
市场乱象层出不穷,热潮褪去后只留一地鸡毛前文说过,在年左右的时间中,文玩核桃迎来了它市场价格的巅峰时期。说这话是因为,在08年之后的时间里,文玩核桃的市场价格一路下跌,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用“暴跌”这个词来形容。
从最先开始的按对儿卖,再到后来的成堆卖,最后无奈只能又干起了老本行:去了零食区。造成这种前后落差极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文玩核桃层出不穷的市场乱象。
“有利可图”是所有市场乱象背后的根因,很多人见文玩核桃的利润大,便纷纷动起了歪脑筋。从刚开始的在成色上动手脚:给核桃喷漆上色,让核桃的成色看起来更为有光泽,从而卖出个好价钱。
再到后来的在外形上动手脚:利用核桃木和强力胶,把一些形状普通文玩核桃,通过一番“人工美容”之后,将原本普通品相的核桃,立马变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什么“三棱、四棱、异形”的,统统不在话下。
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变形之后,去蒙骗一些刚入门的盘核桃小白。
人家盘了十几年核桃,盘到最后那叫一个珠圆玉润;结果自己盘了没几年,变成了一对核桃皮。这换谁谁能不生气,等再去找卖家的时候,发现人家早跑的没影儿了。
除了以次充好的市场乱象之外,早在之前,还流传着“赌青皮”的现象。
一堆还没剥皮的核桃,任君自行挑选,用低价购买,选上一对儿品相相似又上乘的核桃,然后现场进行剥皮。
整个过程不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就像是开盲盒一样,玩的就是一个心跳。卖家利用买家的这种“赌徒”心理,往往也能够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等再过几年之后,核桃种植的越来越多,核桃供给远远大于市场的需求。从原先的按树承包,一颗核桃树直接卖六十万,再到现在的核桃挂满枝都无人问津。
只能说,市场的热潮就是这样,谁都可以流行爆火一阵子,但等到热潮褪去,市场遇冷之后。究竟留下的是一地鸡毛,还是广阔的发展前景,那就不好说了。